close


直接混在一起打比較快的啦。


就醬。












《那些年》


  這部片其實算輕鬆詼諧的,沒什麼發人省思的地方,看完笑笑後就沒了。


  就跟版上很多負雷說的一樣,這部片低級梗有點多,笑點都建立在『打手槍』、『罵髒話』、『勃起』、『四(六)腳獸』、『寶特瓶裝尿』等等....


  看的當下會笑,但看完只會覺得....就這樣而已。


  有很多好評都說:『會讓人回想青春的片段』等等....其實從電影院出來,我也不懂有什麼好回憶的....片中有很多地方都用『刻意』的方式呈現當年的場景。


 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彎彎跟女主角去書店,結果彎彎抱著一大疊的舊漫畫那一幕....書店怎麼會賣泛黃的漫畫呢?


  只因為要符合年代,所以才讓彎彎拿著那些漫畫,但那裡是『書店』,不是漫畫店哪。


  這突顯出導演為了『突顯年代』而太過刻意了。


  每一部片的背景要符合片中的年代,本來就是在基本不過的事情,但很多人看完都把這點拿出來當成好雷在提,就太超過了。


  要符合背景本來就是一部電影的『基本』不是嗎?

  
  把『基本』拿來當成好評的原因,讓人有點不解。


  看完《那些年》其實心情會滿好的,因為它本身就是個青春的校園喜劇,沒什麼陰暗跟需要深思的層面。


  會說是『青春校園喜劇』也是因為,愛情的部份不夠完整,沒辦法Touch到我的點,片名跟片的內容不夠吻合,我也跟其他鄉民一樣,有種『那些年、認真追我的女孩』的感覺,感覺柯騰沒有認真追過女主角,只是嘴上說說而已。


  而柯騰說,他是壞學生,但他只是不愛唸書而且皮了一點而已,看不出他哪裡壞。

  (或者因為我看過《九降風》和《阿信》之後,覺得柯騰未免也太乖了吧!)


  說大家都喜歡沈佳儀,可是感覺沒有人有認真在追她,除了剛開始人物介紹有帶過他們是怎麼追的以外,好像沒有人在追沈佳儀,只是把他當好朋友而已。


  這也包誇柯騰,大部分的好評都說『柯騰為了沈佳儀認真讀書啊!』,但是也只有這點而已吧?說讀書很熱血,也看不到他的熱血,只帶了幾個他認真讀書的畫面,像是裸體在陽台罵鄰居英文髒話、邊大便邊看書、跟沈佳儀在黑板上算數學而已吧,看他跟沈佳儀一起留校晚自習也沒有認真讀書啊!


  而他後來上了交大,更讓人匪夷所思。


  一個不愛讀書的男孩,可以在臨時的認真讀書之後考上交大,不太可能吧?


  要嘛他真的天資聰穎且天賦異稟,讀書的奇才,不然就是他本來就有在讀書,不然怎麼可能後來才認真讀書可以上交大?


  那前面的壞學生(更正確來說、應該是懶的讀書的學生)形象又更顯得矛盾了。


  勃起的角色也很匪夷所思,感覺有跟沒有沒什麼差別(應該說,有很多角色都是有跟沒有似乎沒差的角色),整部電影都勃起的意義是在搞笑跟前後呼應而已嗎?


  像是《九降風》的小湯幻想小芸而打手槍的情節還能看出小湯喜歡小芸,但因為他是兄弟的女人、所以才隱忍著等等,而勃起似乎沒什麼原因跟意義。


  彎彎的角色也很沒必要,只是為了要讓沈佳儀有個姐妹淘,所以才有這個角色嗎?


  《那些年》有七個角色,五男二女,但個性較為明顯的只有主角柯騰以及女主角沈佳儀而已,其他人真的過度可有可無了。


  相較於《九降風》七男二女,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把每個人的個性都鮮明的表現,比《那些年》成功許多。


  有人拿日劇《求婚大作戰》比擬《那些年》,《那些年》真的有很多沒必要的情節,乍看之下似乎不可或缺,但其實真的沒什麼意義。


  有人說這樣比不公平,一個是連續劇、一個是電影,電影時間比較少,要在短時間成功表達一個故事本來就不容易,但為什麼《九降風》做的到呢?


  《九》還有九個主角,這樣能夠鮮明的表現出每個人的個性,怎麼《那些年》只有七個人卻無法達成?


  這可能不是第一次拍片等等的問題了,感覺很多該表達的地方都沒有表達出來。


  像是,說了疆屍嚇女主角,可是感覺沒什麼特別的意義,是為了『女主角留男主角晚自習』所鋪的梗嗎?


  如果是的話,感覺不太有意義,感覺這個橋段很多餘,跳到八卦山,還以為會有八卦山的戲,結果後來也沒有,就跳到跌倒舊沒了,匪夷所思的情節。


  也像是交大的迎新怎麼這麼爛?


  很普通的一個海報、幾個人而已,跳著第一支舞....只為了她抱著那個女孩的奇怪笑點嗎?


  或者交大四腳獸的笑點好像也不太重要,撿肥皂什麼的....怎麼不多說一些『柯騰追沈佳儀』的橋段呢?


  奇怪的點很多,最後是『秘密的十分鐘』,這邊剪接也很難看的懂,一開始還以為是柯騰在幻想,一下真一下假,一下跳到柯騰親全聯先生一下變成柯騰吻沈佳儀,直到我回家爬文才知道,是呼應前面的『平行時空』。


  而劇中用『幼稚』來貫穿整部片,感覺柯騰完全沒有成長,過了這麼多年還是這麼幼稚。


  把熱血掛在嘴上,卻不跟女主角說明『格鬥賽』的意義,就莫名的吵架,感覺很莫名奇妙。


  愛情的點真的很不夠,我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人看到哭,因為借英文課本、所以原本討厭柯騰的沈佳儀變成喜歡他?


  如果可以的話,應該把不必要的橋段剪掉,多敘述一下『柯騰認真追沈佳儀』以及『沈佳儀被感動,因此對柯騰有好感』這段吧?


  整部片也很明顯的表達沈佳儀就是喜歡柯騰,也讓人非常莫名奇妙。


  像《求婚大作戰》並不會表達的這麼明白,曖昧成分是有的,但是就只是曖昧,但《那些年》卻塑造的沈佳儀就是喜歡柯騰,因為一場莫名奇妙的吵架而不再有交集,直到921大地震才又有連絡。





  還有後面沈佳儀接受阿和的部份也讓人無法接受,他明明就不喜歡阿和(如果喜歡的話、又為什麼要看著別的情侶發呆呢?),為什麼要答應他、跟阿和在一起?


  這樣突顯沈佳儀似乎很隨便跟找備胎的感覺。


  說是青春愛情喜劇,但是愛情著墨的太少,或者說太不夠深了,所以我才沒有也無法被感動到。





  如果不要想太多,看完笑笑就夠了的話,是滿好看的。


  可是只是『好看』,是一部不值得花錢進電影院看的片。












《翻滾吧!阿信》


  一部真人真事的電影,跟版上很多人的感覺一樣,都猜到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了,所以沒有太大的驚訝。


  不過真人真事的電影本來就是這樣。


  (《那些年》打著真人真事,但參雜太多一看就知道不是真的的情節,可能唯一真實的地方是『柯騰喜歡沈佳儀』跟『柯騰考上交大』而已吧,其他感覺都不是真的啊,他能上交大代表他其實沒那麼不愛讀書,只是沈佳儀更加督促他讀書而已,他也不可能高中在班上跟同學一起打手槍吧?)


  沒預料到的是、原來阿信小時候有小兒麻痺,導致他長短腳的事情,阿信媽媽幫他按摩腳的地方真的突顯母愛的偉大。


  中間荒唐的劇情可能有點長,我看的當下也覺得『怎麼那麼久』....但不會不好看,相較於《那些年》刻意營造背景年代,《阿信》背景就是既真實又不刻意了。


  期間阿信和菜脯罵了很多髒話,都讓人覺得剛剛好,不會跟《那些年》一樣為罵而罵,可能就是太符合當下的人物,所以不會因為他們罵髒話而讓人感到好笑。


  (《阿信》的笑點本來就不在罵髒話這種地方,相對於《那些年》一直罵髒話製造笑點,就顯的刻意過分且多餘了(有種為罵而罵的感覺)。)


  菜脯這個角色被柯宇綸演的真的很傳神,從混混樣演到吸毒販的樣子都很棒,台的恰到好處。


  武打的部份也非常棒,國片真的比較少武打的戲份,尤其《阿信》的武打還結合了『體操』,非常特別,打的也很過癮。


  (看幕後花絮就知道,柯宇綸為了那一幕拼命了12小時就為了呈現出那個畫面,而水閘門那邊彭于晏又堅持親自上陣不用替身,很不得了。)


  很多人都說彭于晏是靠臉蛋,但這部片他付出非常多,能不用替身就不用替身,很多地方都堅持親自上陣。


  我一直覺得這句話很棒↓

  『運動員都有一種精神是....他們寧可接受失敗,但是不能接受放棄這件事情。』


  《阿信》的完整性很夠,從一開始對體操很有興趣(看到台上再跳,自己也跑上去翻滾),於是加入體操社,從什麼都不會到因緣巧合(小樹受傷)參加比賽得到金牌,然後因為母親的反對及教練的不挽留,負氣離開體操開始墮落。


  墮落時間撥那麼長,也是為了讓阿信尋找他自己,從口是心非的騙自己跟小樹說:『我覺得我現在這樣很好。』、打打殺殺的生活,到跟著兄弟菜脯跑路到台北,開始思考他要的到底是什麼生活。


  而當他想回去、離開這種打打殺殺的生活了,卻又放不下好兄弟菜脯,即使菜脯有著毒癮還是不離不棄(這才是義氣啊,不是嗎?)。


  而菜脯一直都知道阿信想要體操,所以最後選擇了這條路,這也是菜脯所表達他對阿信的義氣啊,不是嗎?


  在不斷的打打殺殺中阿信終於發現,這樣的生活沒有意義,他不想要這種生活了,再加上菜脯的死,讓他下定決心回家,面對他該面對的事情。





  《阿信》的完整性很好,也很有意義,對於運動員以外,也對一些迷失方向、正在墮落的人有另一層的意義。


  要笑點也有,可能比《那些年》還少一點,但是相對有意義多了。


  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片。












《九降風》


  跟前兩部比起來真的算老片了。


  跟前兩部比起來,也相對沉悶很多很多。


  不過他表現的非常棒,九個角色個性都很明確,跟《那些年》一樣,有很多角色(一個七男二女,一個五男二女),也有出現髒話跟打手槍的情節,但是他不會拿這點來作怪,也不會讓人覺得超過或不妥,出現的點都剛剛好。


  用棒球呼應整部電影,用打假球事件來與希諺的昏迷做轉折,把一群好朋友的交情如何變的四分五裂都有做好,不會讓人覺得『怎麼會這樣』。


  但看完真的會不勝唏噓,一群好朋友最後竟然分裂成如此。


  有人說『這部片可能男生看,比較有感覺』,我是女生,我覺得並不會,也可能是我之前有一群口口聲聲喊著義氣的男生好朋友、最後也是四分五裂的原因吧,看這部片有種心有戚戚焉的感慨。


  《九降風》的缺點就是太過沈悶了,拍攝的手法也不如《那些年》來的詼諧,所以喜歡的人可能不那麼多,但他探討的層面肯定多很多,也比較有意義。


  結局的部份,我一開始也是覺得:『咦?怎麼就這樣?這樣就結束了?!』


  但後來來電影版爬文,我也找到一個很棒的解釋:『當廖敏雄敲出簽有自己名字的「假球」,就好像敲掉之前打假球的風風雨雨,一切重新開始。』#18LsQnG3 (movie)


  如果是這樣看來,這個結局其實是收的很棒的。





  《九降風》講的是一群青少年的青春,不同個性的人做出不同的事情,而有了不同的結果。


  很發人省思,也是一部很棒的好片。


  只是可惜太悶了點。












  這三部片共通點是:都是國片。(廢話)


  都很好看,但如果說推薦,我會推荐《阿信》→《九降風》→《那些年》。





  《那些年》比較有趣,但沒什麼意義。


  《九降風》很讓人省思,但太過沈悶。


  《阿信》剛好在這個中間,有笑點也有省思點。





  總之就是大家一起支持國片吧!


  感謝大家看完這麼長一串文章:)





 冷兒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