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語源:晋書謝混傳
「禁臠」一辭,也可做「禁臠勿近」或「莫近禁臠」。
句中「臠」字,國語注音是「ㄌㄨㄢˊ」(如「鑾」音)。
「臠」是切割成塊的上等好肉,而所謂「禁臠」則是比喻「由自己獨占,而不容許他人染指的可貴東西或人物」。
西元三一七年,晉元帝司馬睿即為,國號建武,在他即位之前,曾經鎮守過建業(現南京市)。
當時財源不足、物資短缺,連豬肉也很少吃到。
因此,司馬睿的部屬每得到一頭豬,就把豬身上最好的一塊肉留給元帝。
當時的人稱這塊肉為「禁臠」。
意思是這塊上等好肉是任何人都不能吃的。
到了西元三七二年,司馬曜即位為晉孝武帝。
他就位後,命散騎長侍王珣替他女兒選擇駙馬,王珣推薦年輕有為的謝混給公主。但是事情尚未成功,孝武帝便駕崩了。
此時吳郡的太守袁山松也想給女兒找個良人,也看中了謝混。
這件事王珣知道了,便以當年晉元帝吃豬肉的事來比喻,告訴袁太守:謝混早為他人所有。
王珣半開玩笑的說:「卿莫近禁臠。」
後來,謝混還是當上了駙馬爺。
人們從此以「禁臠」作為「皇帝女婿」的代稱。
後來,更推而廣之,凡是他人不得佔有的貴重物品,甚至女人,都一律可稱為「禁臠」。
唐朝杜甫作「八哀詩」
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:「前後百卷文,枕籍皆禁臠。」
喔喔打的好累喔Q~~~Q
看看吧一一"
後來怎麼流成皇帝的男妓我也不知道了@"@
我抄書的一一"(後來發現知識也有...(死||))
嗚Q~~~Q
冷兒
全站熱搜